首页 资讯 正文

科技“沃土”孕育油菜“金种”

体育正文 31 0

科技“沃土”孕育油菜“金种”

科技“沃土”孕育油菜“金种”

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馨予 通讯员 宋梅(sòngméi) 任杰 6月(yuè)14日,走进南县(nánxiàn)的田间(tiánjiān)地头,记者看到全县98%的油菜(yóucài)田已完成机械化收割,预期单产每亩提升7.3%。从科学选种到标准化种植,从农机农艺融合到病虫害防治和灾后生产(shēngchǎn)保障,油菜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现代农业的智慧和力量,南县的油菜产业正在科技的赋能下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 在南县麻河口镇东胜(dōngshèng)老(lǎo)油坊生产(shēngchǎn)车间,一颗颗饱满(bǎomǎn)的(de)油菜籽正经历一场(yīchǎng)从传统到未来的蜕变。隆隆的机械声中,古(gǔ)法压榨技艺与(yǔ)现代科技深度融合,不仅完整保留了传统工艺的醇厚风味,更通过72小时闭环生产和灌装线,实现了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的双重提升。通过订单农业模式,农户种植的“邡油777”品种实现优质优价,每斤收购价比市场均价高0.15元,去年全年,全县油菜加工产值达3.2亿元,带动(dàidòng)2.1万农户户均增收1800元。东胜村党总支书记李正春感慨,现代技术让传统农事焕发新活力,不仅解放了农民的双手,更让油菜种植效益得到大幅提升。 除了种好地,如今的种植户还承担着技术转化重任。县农业农村局定期指派农技专家深入(shēnrù)田间地头指导,将深松深耕深度从20厘米优化至30厘米,配合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年提升0.3%;研发的窄厢深沟起垄机,使田间排水效率提升40%,有效解决渍害难题。“以前,种地都是看天吃饭(chīfàn),我们(wǒmen)练就(liànjiù)了敏锐的洞察力(dòngchálì)和丰富的经验,现在有了智慧农业系统(xìtǒng)这个好帮手,我们对地里的一切更是了如指掌。”三仙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(fúwùzhōngxīn)副主任彭胜说,科技不仅没有把他们(tāmen)淘汰,反而成了他们最得力的助手,帮助他们探寻油菜种植的更优解。目前,全县油菜机收(jīshōu)损失率控制在2.8%,较三年(sānnián)前下降1.2个百分点。 标准化种植(zhòngzhí)技术(jìshù)也是南县提升油菜单产的关键法宝。三仙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夏飞告诉记者(jìzhě),随着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推广,他们的种植手法也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整:从(cóng)适时早播到“三沟”配套,从适度密播到机播机收(jīshōu),一系列(yīxìliè)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,显著提高了油菜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抗逆能力。“我们(wǒmen)创新的油菜窄厢深沟起垄技术,不仅改善了土壤通气透水性,还为油菜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,如同为油菜搭建了一个舒适的家。” 品种升级亦是南县油菜产业的制胜法宝。经过对(duì)日照、气温、降水、土壤等要素的“数字(shùzì)画像”,通过上百组品(zǔpǐn)比试验(shìyàn)的严苛筛选,邡油777、中油杂19等“双低三高”明星(míngxīng)品种脱颖而出。这些(zhèxiē)凝聚科技智慧的种子,兼具抗病性强、适应性广、产量潜力大三重优势,犹如为南县大地量身定制的“生物芯片”,不仅破解了机械化规模(guīmó)种植的密码,更成为打开油菜高产之门的基因密钥。目前,这些优良品种的推广面积已占(zhàn)全县油菜种植面积的78%,单产提升达15%以上。 当极端天气来袭,南县的应急响应机制展现出良好效率。在(zài)最近一次雨雪冰冻灾害(zāihài)(zāihài)中,系统实时数据驱动决策升级——清沟排渍深度科学提升(tíshēng)至25厘米,叶面肥喷施形成“三次冲击波”,最终创下将灾害损失压缩(yāsuō)至3%以下的佳绩。这套(zhètào)“数字应急预案”配合传统农艺的升级版组合拳:智能排涝系统、动态中耕技术、精准追肥方案,构建起灾后复产的“绿色急救通道”。
科技“沃土”孕育油菜“金种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