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渔网到“绿网”,蔡甸桐湖网住绿色生态经济

体育正文 139 0

从渔网到“绿网”,蔡甸桐湖网住绿色生态经济

从渔网到“绿网”,蔡甸桐湖网住绿色生态经济

通顺河蜿蜒流淌,蔡甸桐湖(hú)的(de)湿地湖泊如繁星点缀,映照着华夏先民“与(yǔ)鱼共生”的千年智慧。从泛水渔业时期的鼎盛(dǐngshèng)到现代生态养殖的转型,沉湖渔业文化如同一张绵延不绝的网,串联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历史。 ▲桐湖大鳡鱼,体重85斤,摄于(shèyú)2014年3月 香炉山(shān)遗址的陶网坠静默无声,却道(dào)出万年(nián)前先民逐水而居的故事。明代《嘉靖汉阳府志》记载的“蒲潭河泊所”,印证了沉湖作为古代渔业重镇的辉煌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泛水渔业鼎盛时,桐湖农场以全县1%的渔民贡献了12.5%的鲜鱼(xiānyú)产量,年渔获超200万斤。“水流越急,鱼群越旺。”81岁的老渔民谢从金忆起“一网万斤”的盛景,眼中仍有(yǒu)星光,“半百斤(bǎijīn)的长江鲢鱼,如今难觅喽。” ▲《明嘉靖汉阳府志》中有关桐湖的记载(jìzǎi) ▲“桐湖”这个名字历经数百年的历史演变(yǎnbiàn),保持至今 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科学护渔”,桐湖(tónghú)人用(rényòng)智慧续写传承。中年渔民(yúmín)李正飞亲历变革:“禁捕期种地,开渔时撒网。水质(shuǐzhì)清了,鱼的品质(pǐnzhì)才能延续(yánxù)。”如今,3月(yuè)至7月的全域禁捕让沉湖休养生息。桐湖农场成立后引进了国内外的名特优品种进行养殖,形成“鳜鱼、螃蟹、莲藕、鳊鱼”四大特色水产种养殖基地,探索稻虾共作、生态鳜鱼等新模式,同时培育出多个地理标志产品,规上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带动年产值超千万元。 ▲桐湖夕照(xīzhào) 华旭贵摄 2024年,沉湖(chénhú)湿地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目前已进入评审阶段,桐湖省级湿地公园与特种养殖基地共同筑起“绿盾(lǜdùn)”,让(ràng)渔火生生不息。这片水域的新生,不仅是(shì)产业的转型,更是文化的觉醒。近年来,桐湖办事处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,深挖渔文化底蕴,将千年智慧融入乡村(xiāngcūn)振兴——古老渔网在绿水青山间,织出了生态与发展的双赢画卷(huàjuàn)。
从渔网到“绿网”,蔡甸桐湖网住绿色生态经济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