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曦时代(曜灵山东)联袂创维光伏,临沂战新产业再添重磅合作
朝曦时代(曜灵山东)联袂创维光伏,临沂战新产业再添重磅合作
朝曦时代(曜灵山东)联袂创维光伏,临沂战新产业再添重磅合作
宋代人爱玩,以前我只是从书中了解,现在可是亲眼见识到了。从2024年7月开始,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费县费城(fèichéng)遗址进行(jìnxíng)了考古发掘,我和考古队员们亲手挖出了大量宋金时期的(de)围棋子、象棋子、骰子(tóuzǐ)、骨牌等,还有(háiyǒu)当时(dāngshí)非常流行的玩具“磨合乐”。当地群众对这些出土的小玩意儿非常感兴趣,经常过来参观。他们问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宋代会出现这些东西,而(ér)不是汉代、唐代?这可是小孩没娘,说来话长了。
“太平日久,人物繁阜。垂髫之童,但习鼓舞;班白之老,不识干戈。时(shí)节相次,各有观赏:灯宵月夕,雪际花时,乞巧登高,教池游苑。举目则青楼(qīnglóu)画阁,绣户珠帘。雕车竞驻于天街,宝马争驰于御路。金翠(jīncuì)耀目,罗绮飘香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(mòhuāqú),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。”这是宋代孟元老笔下的(de)东京汴梁(biànliáng)城(chéng)的繁华景象。费县在宋金时期并不是名都大邑,但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通过费城遗址的发掘,也多有可圈可点之处。
由于费城遗址的发掘是(shì)配合费县(fèixiàn)东周(dōngzhōu)街改造项目,关乎(guānhū)许多费县老居民的住房问题,当地县领导也非常重视,经常莅临工地调研。他们(tāmen)来了,给他们讲解(jiǎngjiě)出土遗物时,对于没有一点考古学常识的人,让他们看些残破砖瓦标本,他们仅仅是觉得年代久远而已。后来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,出土遗物越来越多,我(wǒ)发现单单出土的宋金时期娱乐器具和玩具(wánjù)就种类丰富,数量可观。娱乐器具主要有围棋子、象棋子,骰子、骨牌,玩具是各种瓷质小动物和磨合乐。我把较有代表性的装盛在一个展示盒中,他们再来时(láishí),我配合着时代背景给他们讲解这些“小玩意”的背后故事,果然效果良好。
为什么在宋代会出现这些东西,而不是汉代、唐代?因为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(de)一个高峰,经济繁荣程度超过了(le)以往各代。这里面有隋唐时期铺垫(pūdiàn),也有宋代自己政策改革所致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,城市经济属性显著(xiǎnzhù)增强。城市人口的激增带来了群体影响力,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,在种种因素(yīnsù)影响下,市民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(lìshǐwǔtái)。
市民阶层的(de)兴起(xīngqǐ)必然引发新需求的出现,进而对社会习俗与(yǔ)风气产生影响。其(qí)实围棋(wéiqí)、象棋都不是(shì)到宋代才出现的,但都在宋代得到了发展。比如象棋,在《楚辞·招魂》中就有记载,不过与宋代象棋以及(yǐjí)后来的象棋制式不同。但是(dànshì)到了宋代,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,象棋爱好者对棋子内容和规则进行改进,使其更有游戏性、趣味性、娱乐性,最终产生了与现代象棋相似的制式。1983年在四川江油出土过两副宋徽宗(sònghuīzōng)时期铜制象棋。其中完整的那副有32枚棋子,每一方(yīfāng)各有卒5枚,象、马、炮、车、士各2枚,将1枚,与现代象棋的棋子内容完全相同。1997年在河南洛阳市(luòyángshì)西工区北宋代墓中,也发现一副同样内容完整的瓷质象棋。而费城遗址这次发掘出土的象棋则是用(yòng)瓷土烧制。围棋子(wéiqízi)也多用瓷土烧制,黑的围棋子用染色(rǎnsè)瓷土烧制,有的棋面印有精致花纹。这些不太显眼的小遗物,却反映出当时费县城内民众丰富的文娱生活,也反映出当时娱乐流行之风已经刮到了远离政治中心的沂蒙山腹地。
随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,社会风俗发展,赌博作为社会风俗的(de)一员,自然也不可避免(bùkěbìmiǎn)地发生了改变,其市民化色彩愈发浓厚。作为赌博掷具的骰子(tóuzǐ)到宋代时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博戏。李清照《打马图经序》中载:“打揭、大小猪窝(zhūwō)、族鬼、胡画、数仓、赌快之类皆鄙俚不经见”。“猪窝”便是当时骰子戏的俗称,李清照称其“鄙俚”,可见当时“猪窝”主要流行于平民阶层。再到南宋遗老周密在(zài)《癸辛杂识(xīnzáshí)》中提及宋理宗(sònglǐzōng)喜欢观看他人赌博之事:“闻理宗朝春时(cháochūnshí),内苑效市井关扑(guānpū)之戏,皆小瑺互为之,至御前,则于第二、三扑内供纯鏝骰钱,以供一笑。”关扑就是(jiùshì)当时对赌博的称谓,可见当时连帝王(dìwáng)对此活动都喜爱有加,更何况费县城中的官员市民了。费城遗址出土的骰子有瓷土质和骨质两种,虽然大小不一,但形制、内容与现代骰子无异,有些点中涂抹的红色(hóngsè)尚存。
费城遗址出土的(de)各类玩具中,以“磨合乐”最有代表性。
“磨合(móhé)乐”是音译印度梵语,本是佛教神名。宋金时期它原有的宗教气息已被淡释,演变为一种儿童玩具。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记载:“七月七夕潘楼街、东宋门外(ménwài)瓦子(wǎzi)、州西梁(xīliáng)门外瓦子、北门外、南(nán)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合乐,乃小塑土偶耳。悉以(xīyǐ)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,有一对(yīduì)值数千者。”这段文字的最后(zuìhòu)还有一行小字注曰:“‘磨合乐’本佛经‘摩堠罗’今通俗而书之。”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磨合乐为土木制造,大抵偶人以土塑之、底座用木头(mùtou)雕花纹,因为当时的磨合乐越做越高级,妆饰越来越繁复,所以价格高到有“数千”金买一对。
费城遗址出土的(de)磨合乐(lè)虽局部有残,但冠带眉眼、衣褶物件都刻画得栩栩如(rú)生,精致异常。话再说回来,在宋金时期(shíqī),许多与平民百姓文化生活相关的文艺形式和文艺作品成为商品,在盈利的同时,也扩大了(le)传播(chuánbō)与发展。当时包括各种(gèzhǒng)宗教,为了自身发展考虑,它们借助商品经济的发展传播其教义。磨喝乐(hēlè)的发展应该就是走的这套路数(shù),从市民文化的大众市场考虑,使其生产方式上的标准化和使用方式上的大众化,以便更适应平民百姓精神与物质(wùzhì)文化生活的需要。当然(dāngrán)从今天的考古学角度来分析,小小玩具中蕴含的各类信息就更丰富了,如这些玩具人偶的衣着对研究当时的服饰就是参考资料,人偶表演的腰鼓、拍板对于乐器史研究也提供难得的资料,费城遗址还出土了制作“磨合乐”的陶模,又为其制作工艺研究提供了信息。
费城遗址发掘成果(chéngguǒ)丰富
前面说了这么多,你可不要以为这里只出好玩的(de)(de)东西,其实这次费县费城遗址发掘工作成果(chéngguǒ)还是相当丰富的。我们发现发掘了汉代的水井、陶水管,还在有限(yǒuxiàn)的范围内基本揭露出了较为完整的唐代冶铸遗迹,在山东唐代冶金考古中,这是第一次。要论漂亮器物,我们挖到了一件宋代(sòngdài)梅瓶
我们还在一座(yīzuò)房基中出土的瓷碗(cíwǎn)残片上发现了“破案”线索(xiànsuǒ)。这片瓷器上残存“公用”二字,反映出这处房基应该是公用场所。具体是什么公用场所呢?一时还没找到(zhǎodào)确切证据。后来我查阅清代《费县志》,书上县治景物地图中标注这个房基位置(wèizhì)在清代是城内的捕厅(bǔtīng)(捕署)位置,捕厅是维持(wéichí)城内治安的机构,有意思的是,这处房基南侧8米处还是现在费县公安局的办公楼(bàngōnglóu)。这处金代房基是不是也是维持城内治安的机构所在地,因为没有确切证据,我不敢妄下论断。但这么(zhème)大的联排房基和房基内出土丰富遗物,已经大大丰富了费县宋金时期的考古学研究,也许在将来,通过其他考古发掘和文献考证,会弄清楚这座(zhèzuò)联排房基的本来用途。
栏目策划/编辑(biānjí) 马纯潇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